电化学、材料入门科研er 必看| 扣式电池制备全解析(含课题方向)
发布时间:2025-04-11
扣式电池作为锂电研究的基础载体,在新能源材料研发、电化学性能测试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,也是锂电学子不能绕道走的一个小关卡。
熟练掌握扣式电池制备工艺让你在实验室“横着走”,更能躺着拿 offer 。
当研究生 / 博士生/ 本科生实验室“卷王”拿着
"独立完成 500 + 扣式电池测试"的简历,
恭喜你叠加“论文收割机+名企敲门砖+项目加速器”3重buff,
顶刊、名企HR大概率给你开“绿色通道”。🌍
扣式电池:破解行业痛点的 “微型战场”
成本与效率平衡:简单的封装工艺与低设备要求,使其成为新材料与新设计的快速验证平台;
环保争议焦点:正极烧结、电解液处理等环节的减碳技术突破,正通过纽扣电池实验推进;
技术迭代试验田:高压实密度正极、固态电解质等前沿技术,均需通过纽扣电池验证可行性。
扣式电池壳由正负极壳、弹片、垫片等组件构成,其精密结构为材料性能的微观研究提供了理想环境。

扣式电池制备全流程:精度决定性能
01
浆料制备:
(1)材料准备:
混合活性物质(如LiCoO₂正极或石墨负极)
导电剂(Super P)
粘结剂(PVDF或CMC/SBR)。
典型比例:80:10:10(根据材料优化调整)。
溶剂:NMP(PVDF体系)或去离子水(水性浆料)。
(2)杂质控制:采用≤30μm的精密过滤装置(优先磁选除铁),并结合浆料分散工艺控制软团聚体尺寸≤50μm,以全面预防隔膜刺穿短路;
(3)材料处理:活性材料经高温烧结后,通过真空搅拌与粘度调控形成均匀浆料;
混料工艺选择规范:
采用质量阔值法决策工艺路径;
手工研磨法(0.1-5.0g区间):适用于微量活性材料(如新型电极材料初筛)
机械混浆法(>5.0g):通过实验室混料机实现材料均质化
02
极片制备:
(1)极片涂布:涂布的效果对电池容量、内阻、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有重要影响。
(2)集流体选择:锂离子电池极片的正极用铝箔,负极用铜箔。若是单面光滑的箔材,应涂布在粗糙面上,以增加集流体和材料之间的结合力。
(3)涂布方法:使用刮刀或涂覆机进行涂布,确保材料平整、清洁。因此,建议涂布前用酒精和脱脂棉仔细清洁材料和设备。
涂覆技术适配原则:
基于浆料体积动态选择;
手工涂覆:常规方案(浆料量<10mL),需控制涂布速度0.5-1.0mm/s
机械涂覆(浆料量≥10mL):刮刀间隙精度±5μm
涂覆后的极片经烘烤、辊压、冲切,厚度与密度精确至微米级。
(4)极片辊压:压片处理:使用对辊机或压片机进行压片,对辊机一般可将正极片涂层压制到15~60μm。压片机可以采用大约80~120kg/cm2压强进行压制。
(5)极片冲切和称量:将极片冲切成尺寸合适的小圆片,极片应不掉料并且无毛刺等不良现象。称量冲切好的计片质量并分开储存,使级片和后续装配的电池一 一对应。
03
电池封装与注液静止(无氧环境)
(1)预处理:极片与隔膜在水氧含量<0.1ppm 的手套箱内切割、叠放;
(2)精准装配:遵循 “负极壳→锂片→电解液→隔膜→正极片→ 不锈钢垫片 → 正极壳” 的顺序(浸润≥2 小时);

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
(3)密封工艺:压力与温度的精确控制直接影响电池寿命,电池封装,可选手动、电动、气动等多种封口机。
封装压力:施加0.5-2t压力(压力不足导致接触不良,过高损坏隔膜)。
静置:封装后电池静置12-24h,确保电解液充分浸润电极。
04
电池性能测试
(1)基础参数:容量、内阻及循环老化测试(0.5C 倍率循环 200 次,容量保持率≥80%)
活性物质占比计算方法=m 活性物质 /(m活性物物质+m导电剂+m粘结剂)x 100%
电池容量=(极片质量-基材质量)*活性物质比例*活性物质克容量
(2)极端条件:模拟短路、过充等场景,验证电池可靠性。
水分控制:电极干燥后需立即转移至手套箱,暴露空气>5min可能导致性能下降(文献J. Power Sources 2018)。
锂片处理:锂片表面氧化物需用刮刀轻刮去除,否则增加界面阻抗。
隔膜尺寸:隔膜直径需略大于电极(防止短路),通常16~18mm。

研究课题推荐(仅供参考)
研究领域 | 可行性 | 方向 | 推荐文献 | |
材料创新 | 硫化物界面 | ★★★★☆ | 调整阻抗目标至200mΩ・cm² | Energy Environ. Sci. 2023 |
低温钠离子电解质 | ★★★☆☆ | 目标电导率>2 mS/cm | Adv. Mater. 2022 | |
工艺优化 | 干法电极 | ★★★★☆ | 明确L9实验变量 | J. Power Sources 2022 |
锂金属枝晶抑制 | ★★★☆☆ | 补充循环寿命指标 | Adv. Energy Mater. 2021 | |
双碳可持续 | 电池回收 | ★★★★☆ | 明确NOx转化反应体系 | ACS Sustain. Chem. Eng. 2021 |
热失控抑制 | ★★★☆☆ | 调整温度目标至<100℃ | Joule 2022 | |
跨学科 | 微生物-电池集成 | ★★☆☆☆ | 效率目标降至>15% | Nano Energy 2023 |
机器学习筛选 | ★★★★☆ | 限定数据范围 | Nat. Commun. 2022 |
超电结语
纽扣式电池虽小,却是锂电技术突破的起点。掌握其制备工艺,不仅是锂电学子的 “基本功”,更是开启材料创新、工艺优化与产业变革的钥匙。
当你组装成功时:
✅ 国家碳中和 KPI+1
✅ 全球能源革命有你姓名
✅ 中国锂电传奇正在书写
咨询热线:027-8580 9599
✦ 互动话题
👉你在实验室中遇到过哪些扣式电池问题?留言分享解决方案

✋关注超电科技公众号【实验室开发者】后台私信【固态】,领取《2025 中国固态电池技术研讨会专家报告》.zip资料包(大咖ppt)
扣式电池制备流程,扣式电池制备工艺,电化学研究课题,电池研发实验室设备,锂电技术突破,纽扣电池工艺
下一页
下一页
相关新闻
关注我们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