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片涂布技术基础 | 实验室制膜关键工艺与常见问题解决方案
发布时间:2025-04-25
在实验室中,极片涂布常因设备简陋、原料污染、涂布工艺不稳定、操作不规范、干燥环境导致以下典型问题:
1、涂布不均匀:刮刀与箔材平行度不足,导致涂层厚度偏差超过 ±10%;
2、边缘厚边:浆料流动性不均或模头唇口磨损,边缘厚度比中心高 20%-30%;
3、气泡与麻点:真空脱泡时间不足(<2 小时)或浆料存放超 12 小时,导致局部团聚;
4、干燥裂纹:梯度升温控制不当,表面快速固化而内部溶剂残留;
5、设备故障:手动涂布机张力控制不稳,箔材跑偏或撕裂。
因此,涂布过程中减少涂布缺陷,提高涂布质量和良品率,降低成本是涂布工艺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。
(图片来源网络)
某高校实验室因涂布不均匀导致电池容量测试偏差达 15%,需重新制备极片。通过引入带闭环反馈的小型挤压涂布机,厚度误差从 ±10% 降至 ±2.5%,显著提升实验数据可靠性。
01、涂布的核心价值
极片涂布其核心目标是将活性材料浆料(如磷酸铁锂、三元材料)均匀涂覆在集流体(铝箔 / 铜箔)上,形成厚度 100-300μm 的电极层。这一工艺直接决定电池的3大性能:
能量密度:涂层厚度均匀性每提升 1%,电池容量可增加 0.8%;
循环寿命:边缘厚边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,循环 200 次后容量衰减加速 20%;
安全性:气泡缺陷可能引发微短路,热失控风险增加 3 倍。
宁德时代采用狭缝式挤压涂布机,双面涂布速度达 100m/min,面密度误差≤±1.0%,单 GWh 生产成本降低 15%,推动动力电池大规模量产。(数据来源于宁德官网、第三方数据仅供参考)
(图片源自网络侵删)
02、实验室涂布工艺黄金操作
*浆料调控
黏度:控制在 2500-15000mPa・s,过低易流挂,过高导致涂布困难;
固含量:实验室建议 30%-40%,高固含量(>60%)需配合加热模头。
*工艺参数
涂布间隙:铝箔间隙 100-150μm,铜箔 150-200μm,需根据浆料黏度动态调整;
干燥温度:梯度升温(如 80℃→120℃→150℃),避免「外干内湿」;
张力控制:铝箔张力≤5N,铜箔≤8N,防止箔材变形。
*缺陷应对
麻点:浆料存放时间≤12 小时,温度 < 35℃;
边缘厚边:模头唇口定期抛光,浆料中添加分散剂(如 PVP);
气泡:真空脱泡时间≥2 小时,涂布速度≤80m/min。
(图片源自网络:手动涂布)
03、涂布机选型
▶实验室场景:
基础需求:选择线棒涂布机或小型刮刀涂布机,成本低且操作简便;
进阶需求:配备加热平台和真空吸附的自动涂布机,支持高精度薄膜制备。
▶中试量产场景:
效率优先:狭缝式挤压涂布机,双面涂布速度 100m/min,面密度误差≤±1.0%;
绿色制造:采用热回收技术,能耗降低 30%。
实验室设备推荐-超电涂布设备
自动涂膜机SPC-TM300
本产品广泛用于各种涂膜研究,例如陶瓷类薄膜、晶体类薄膜、电池材料薄膜、特殊纳米薄膜。PLC触摸屏控制,各参数设置观察方便;涂膜速度在0~150mm/秒范围内可调;真空铝盘,可快速放置或取下基片;在0~300mm行程可调整;带微米级可调涂膜器(刻度10μm),宽度100mm的刮刀;外形尺寸小,可节约空间;钣金采用立体几何设计,简洁美观。
自动涂膜烘干机 SPC-ZTH300-P001
本产品适用于陶瓷、晶体、电池材料及纳米薄膜等高温涂膜研究,满足能源、催化、电子器件等领域的成膜需求。大面积加热技术,确保腔内温度均匀,支持 RT~300℃(可选高温型)精准控温。电机驱动刮刀,涂布速度无级可调,搭配标配制膜器,厚度 50-500μm 灵活可控。快速装卸铝盘,内置 / 外接真空源,基材吸附无变形,适配铜箔、铝箔等柔性材料。可嵌入手套箱使用,体积小巧节省空间,PLC 触摸屏便捷设定参数。
底部加热涂膜机 SPC-DRTM300
本产品广泛用于各种高温涂膜研究,例如陶瓷类薄膜、晶体类薄膜、电池材料薄膜、特殊纳米薄膜;能够适应未来高温条件下成膜的科学技术的发展。PLC,触摸屏控制,各参数设置观察方便;(精度0.01mm)的微米级刮刀,精度高;涂膜速度在0~120mm/秒范围内可调;真空铝盘,可快速放置或取下基片;在0~300mm行程触摸屏内设置;
咨询热线:027-8580 9599
极片涂布正从「经验驱动」转向「数据驱动」,而实验室成果关乎能源技术发展的快慢,从 “经验试错” 走向 “数据精准”,这三个能力建设值得重视:
01、设备升级
手动涂布依赖操作手感?试试小型自动化涂布机,各参数设置观察方便,微米级刮刀,精度高、涂膜速度在0~120mm/秒范围内可调;实验重复性大幅提升,再也不用担心被质疑 “极片制备一致性”。
02、工艺标准化
每次实验后记录浆料配方(固含量 / 黏度)、设备参数(速度 / 温度)、极片数据(厚度 / 缺陷),积累成 “涂布工艺数据库”。比如发现 “浆料存放超 12 小时易出麻点”“铜箔张力>8N 易褶皱”,后续实验直接规避风险,效率提升 50%。
03、技术跟踪
关注水性浆料(替代 NMP 溶剂,绿色环保易操作)、三维梯度结构(降低界面阻抗,提升倍率性能)等技术,提前在实验室验证可行性。这些创新点既能增强研究深度,也能为论文增加 “工艺创新” 亮点。
当设备学会 “智能调控”、数据帮你 “避坑”、前沿技术成为 “加分项”,实验不再依赖 “手感” 和 “运气”。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,用数据驱动每一步操作,把精力留给真正的创新 —— 这才是现代实验室的核心竞争力。
文章内容参考来源以下科研工作者成果贡献:
**《锂离子电池极片涂布工艺研究进展》曹巍,陈飞,孔祥栋等(《储能科学与技术》2025 年第 1 期)
**《Slot Die Coating of Lithium-Ion Battery Electrodes: Investigations on Edge Effect Issues》Marcel Schmitt 等(《Journal of Coatings Technology and Research》2014 年)
**《双层涂布提升硅基负极循环性能》未知(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》2024 年)
**《三维梯度极片降低界面阻抗》鹏辉能源(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》2025 年)
**《2024-2030 全球锂电池极片涂布机市场报告》QYResearch(北京恒州博智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,2024 年)
**《锂电极片涂布工艺技术革新与未来趋势》锂电研习社(2025 年)
**《信宇人单向双面涂布 (SDC) 技术白皮书》信宇人(2024 年)
**《威凌菲斯极片涂布热回收技术实践》威凌菲斯(2025 年)
**宁德时代:涂布装置及电池生产线(CN 221869038 U)
**赣锋锂电:极片双层涂布工艺(CN 119275220 A)
**安迈特:涂布浆料及其制备方法(CN 119662076 A)
**回天新材:1206L PAA 负极胶技术白皮书
**《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原理与应用》杨绍斌、梁正(化工出版社,2020 年)
**《Lithium Battery Manufacturing: A Deep Dive into the Gigafactory》**Christopher Iaco(Amazon,2023 年)
**《ECS Transactions: Lithium-Ion Battery Manufacturing》电化学学会(2024 年)
其他部分内容采集网络公开资料。
通过上述文献,可系统掌握极片涂布的基础理论、工艺优化、设备选型及未来趋势,兼顾实验室研究与产业化落地需求。
✦ 超电科技互动话题
👉你的实验室涂布是手动还是自动?涂布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?留言分享解决方案
✋关注后台私信【固态】,领取《2025 中国固态电池技术研讨会专家报告》.zip资料包(大咖ppt)
极片涂布工艺,涂布机,自动涂布机,电池组装,自动涂膜机
上一页
上一页
相关新闻
关注我们
